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榆社县是如何脱贫摘帽的?

2022-10-07 21:29:04 2831

摘要:坐落在太行山中段西麓、晋中市东南部的榆社县,是帝王故里、化石之乡,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革命战争年代被誉为“出兵、出粮、出干部”的模范县。然而,作为我省少有的山区县,工业底子薄弱、矿产资源匮乏、经济社会欠发达,成了晋中市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

坐落在太行山中段西麓、晋中市东南部的榆社县,是帝王故里、化石之乡,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革命战争年代被誉为“出兵、出粮、出干部”的模范县。然而,作为我省少有的山区县,工业底子薄弱、矿产资源匮乏、经济社会欠发达,成了晋中市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县。

2014年,榆社县建档立卡的贫困村151个、贫困人口18292户45089人,贫困发生率达42%。近年来,为摘掉贫困帽子、全面奔向小康,该县通过“易地搬迁”“发展产业”“居家灵活就业”“土地增减挂钩促脱贫”“鼓励贫困群众外出考察学习、劳务就业”“开通三级干部扶贫夜校”等多种措施,来提高脱贫攻坚的精准度和认可度。

2月27日,山西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榆社县退出贫困县的通知》,批准榆社县退出贫困县。这意味着作为2019年全省17个脱贫摘帽县中唯一的省定贫困县、晋中市最后一个脱贫摘帽县,榆社县如期退出了贫困县序列。

连日来,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榆社县坚持“外控输出、内控流动”的原则,精准落细防控点位,多举措全面优化防控措施,同时以高质量的服务最大限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把牢程序、做好保障。

榆社“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能否安身又安心、后续发展是否有动力?山西晚报记者就此进行了探访。

A 住进新房子有了新盼头

易地扶贫搬迁被视为榆社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头号工程。”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榆社县搬迁人数占全县贫困人口的五分之一、农业人口的近十分之一。该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郝亚峰介绍,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末,全县4029户9614名易地搬迁群众全部迁入新居,完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走进位于榆社县城的其中一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文景园小区,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栋栋美观大气的崭新楼宇。随机进入一户人家,南北通透的两居室,窗明几净、暖意融融。“现在住的房子亮亮堂堂、干干净净的,比以前真是好太多了。”这户人家的主人老肖是榆社县岚峪乡常峪村人,年过六旬、腿有残疾的他,以前日子过得比较困难,“我家有6口人,以前都挤在村里的老房子里,条件也不好,冬天取暖还得自己烧煤,现在不用了,新家里暖气很暖和!”

文景园小区建有11栋楼、750套住房。此次易地搬迁,可是解决了老肖一家的实际问题。“我和老伴还有二儿子分了一套房,大儿子成了家有了孩子,也分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老肖说,现在住进了新房,水电暖一应俱全,二儿子的婚事也有盼头了。

说起现在的生活,老肖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但最初搬迁的时候,老肖的心里却是七上八下,“常峪村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住了几十年已经习惯了,搬到县城住不住得惯,靠啥来生活……”和老肖一样,很多搬迁户或多或少都有一种故土难离的情结,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无法迅速融入城市生活难免会感到不适。

然而,榆社县有近一半的村“破小散远”,这些村庄土地贫瘠,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薄弱,群众住房以土木结构居多,有的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土坯房,扶贫投入成本很高,贫困人口很难就地脱贫,属于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实施易地搬迁是唯一出路。按照规定程序,精准识别搬迁对象,该县最终确定的易地扶贫搬迁总规模为4029户、9614人,占晋中市搬迁人口的三分之一。

B让搬迁户尽快融入新生活

榆社县在充分尊重搬迁户主意愿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城镇化进程和搬迁人口集中度等因素,通过“自下而上申报和自上而下规划”双向运作,确定了“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的搬迁方式。特别是对68个生存环境差、贫困程度深、地质灾害严重的村庄,实施了整村搬迁,搬迁规模占搬迁总人数的63.6%。

针对集中安置这一易地搬迁的重中之重,该县按照“行政村内就近集中安置、依托城镇或工业园安置、依托乡村旅游区安置、依托已有配套设施安置”的原则,兼顾学校、医疗、商业及金融网点等公共服务,以县城集中安置为主,乡镇中心村安置为辅,采取“一次性规划布局、一次性开工建设”的办法,合理布局9个安置点,其中县城3个、乡镇6个。

同时,考虑到搬迁户的家庭实际情况,按照“保障基本、安全适用”的原则,人均住房建设面积21平方米,做到了户型设计和人户对接科学合理。为了让搬迁群众顺利、和谐、有序搬迁入住,该县除了反复征求乡村和搬迁户的意见,为群众解除顾虑外,还提前向每户先行支付房屋拆除奖补资金,来解决搬迁户装修资金不足的问题,并采取“一降一服务”的办法,多渠道降低搬迁成本,鼓励搬迁户按时入住。

此外,各村村干部在搬迁之初还组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并注册成立了物业公司,为搬迁群众提供小区服务。目前,全县7个楼房易地搬迁小区全部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并带动数十名贫困户从事物业服务,实现了稳定就业。另外,该县还将县城3个安置小区纳入社区化统一管理,全面开展“村改居”工作,真正让搬迁群众尽快融入新生活。

C住新房和就业两不误

“从农村搬到城镇,老百姓买棵葱都需要钱,生活开销无形中就增加了。不少老人进城后,为了省电,到了晚上都不舍得开灯。”在郝亚峰看来,普通人眼里的衣食住行,对于搬迁群众而言就是能否“稳得住”的大事。事实上,易地扶贫搬迁最大的目的就是让贫困群众“挪穷窝”“拔穷根”。

李艳霞是榆社县箕城镇北枣林村人,去年一家四口在位于箕城镇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惠民家园分到了一套65平方米的住房。令她感到高兴的,不单单是住上了宽敞明亮、生活便利、配套设施齐全的楼房,更重要的是还有了就业岗位。

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扶持工作,确保搬迁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该县以安置小区配套建设扶贫产业园为依托,大力鼓励引导搬迁群众在安置小区实现“家门口”就业。2019年7月,李艳霞就在“家门口”箕城镇易地搬迁扶贫产业园区里,找到了一个从事服装加工的工作,因业务能力较为出众,她还被任命为组长,每月工资能达到2500元以上。

“收入稳定、环境也好、离家又近,还能很好地照顾孩子,真是生活、工作两不误,我特别满足!”李艳霞的安居乐业,就是榆社县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榆社县坚持产业扶贫与易地搬迁紧密结合,把增加就业作为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方式,打造了“转移就业、车间就业、居家就业、公岗就业”4种模式。

其中,“扶贫车间”又称“社区工厂”,是指以扶贫为目的,设在乡、村的加工车间,以带动脱贫为宗旨,为农户尤其是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随着榆社县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批扶贫车间陆续落地,贫困群众放下锄头走进工厂,摇身一变成为新时代工人,每月可以挣到1500元至2500元的工资。

目前,榆社外出务工人员主要从事古建、建筑、餐饮等行业,人员年龄结构在20岁到60岁,其中男性占到60%。但受地域、年龄、文化结构等客观条件限制,外出务工并不能有效解决增收问题。

为解决全县群众,特别是易地搬迁群众的就业增收问题,近年来该县县委、县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持续加大扶持力度,累计投入车间建设资金2775万元。各乡镇先后引进平遥久冠、森宏服饰、恒塑管道、盛祥箱包等生产企业,通过实施常年用工,吸收群众参与扶贫产业发展,实现就业。

环境的改变,就业岗位的增加,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昔日“农民”变成“产业工人”,扶贫车间成为搬迁人口就业、增收的主渠道,有力地保障了农民群众稳定增收。

此外,该县在迁出地深入实施“激活农村资源、促进乡村振兴”攻坚行动,实行“拆旧复垦+土地流转”一体推进,目前68个整体搬迁村已流转9个村,有20余个村达成了流转意向。

D产业扶贫是关键所在

2019年是晋中市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之年,也是榆社县脱贫摘帽之年。鉴于榆社县条件差、底子薄、任务重的实际情况,2019年年初,晋中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榆社县脱贫摘帽的实施意见》,采取超常举措,举全市之力支持该县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此外,榆次区、介休市、灵石县、寿阳县和示范区晋中开发区5个经济相对较好的县(区、市)还对口帮扶榆社5个乡镇。2019年,5个帮扶县(区、市)已为榆社县拨付援助资金9595万元。

实现永久脱贫,产业扶贫是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关键所在。为此,该县通过持续扩张特色种养业的发展规模,健全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以传统产业为基础、特色产业为支撑、新兴产业为补充的产业脱贫格局,实现了“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增收”的产业脱贫目标。

目前,该县设施蔬菜、中草药、笨鸡特色产业累计惠及贫困户3.16万户(次)、7.67万人(次),贫困户人均增收1900元左右;造林绿化13.25万亩,发展生态产业惠及贫困户9358户、2.24万人(次),人均增收756元左右;持续提升电商产业园和100个村级服务站的运营能力,农产品上行销售额达到1400万元,直接带动贫困人口1268人,增收95.8万元……从2014年到2018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从4171元增长到5901元,年均增幅达到10.3%。

如今,随着榆社县退出贫困县,标志着晋中市所有贫困县将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但脱贫摘帽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在如今的箕榆大地,贫困户“挪穷窝”“拔穷根”的态势持续强劲,脱贫致富奔小康,已成为全县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郝亚峰表示,下一步将认真整改农业增收不够稳定、少数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乡村治理效能有待提升等问题,全力巩固脱贫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成小康新榆社。

山西晚报记者 张杨 通讯员 孟娟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